7月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开幕。记者了解到,从赛时指挥部,到主要赛事场馆,再到大运会配套主题列车,都有江苏科技力量的强力支持。
(资料图)
打造赛事“智慧大脑”,保障赛事线路通畅可靠
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在本次大运会中被指定为赛时指挥部,相当于大运会的“智慧大脑”,而这座“智慧大脑”就是由电科莱斯旗下莱斯信息参与承建的。
“我们在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现场,全面保障大运会调度工作有序进行。”电科莱斯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还配合成都市相关部门,开发外事专题场景,针对成都市国际友好城市及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按照国别、签约时间、活跃度等进行智慧分析,支撑大运会期间外事相关工作。
为使保障工作万无一失,团队成员赖香彬每天要在“智慧大脑”中进行一次全面巡检,由于任务分布在不同位置,他每天几乎都要走遍中心的每个角落,他笑称自己现在已经是个“运动达人”,“参与保障工作之后,每天我的微信运动步数排名基本都能进入朋友圈前三名。”
电科莱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各项保障工作进入关键时刻,电科莱斯抽调核心力量参与赛事线路保障及数据应用支撑工作,以科技助力盛会,为大运会顺利举办保驾护航。而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赛事线路保障和数据应用支撑需求,是一件挑战度极高的事情。记者了解到,莱斯信息成都市智能交通大数据项目团队在接到赛事路线保障及数据应用支撑需求后,精准应对核心需求,快速迭代,在短时间内建成赛事线路保障系统。该系统不仅要在大运会开幕前期承担赛事预演筹备工作,还要作为赛事期间指挥中心值守系统,承担重要嘉宾、运动员、媒体记者、赛事观众等群体的进出场线路保障工作。
同时,团队还不断丰富车辆、驾驶人、道路等大运会交通数据主题库,着力提高大数据情报赋能能力,对道路交通参与对象进行道路交通流量、态势等重要信息多维分析,持续为交警指挥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数百台徐工设备助力大运会场馆建设刷新“投建速度”
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成都安东湖体育公园,是此次盛会的核心配套项目,包含大运会主场馆在内的“一场三馆”——4万座的综合运动场、1.8万座的多功能体育馆、5千座的游泳跳水馆和综合小球馆。记者了解到,这座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世界顶级场馆从动工到建成,只花了短短的23个月。整个项目建设高峰时期共有大大小小近70家施工单位在场、超过4200名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作业,刷新了同等量级、规模和档次的场馆投建速度。
而这座核心赛事场馆的建设,就有徐工集团的强力助力。徐工起重机械成都代表处产品服务负责人金灿介绍,为确保项目顺利建成,自开工以来,徐工先后投入起重机械、装载机、混凝土机械、道路机械等十余类,共计数百台设备参与到建设中,主要负责场馆钢结构、建筑物料、装饰物等的吊装,并为该项目提供了近百人的服务团队。“其中,先后投入了近50台25吨-300吨的徐工起重机参与场馆建设。自2020年接到任务后,徐工及参建单位仔细研究项目建设方案,坚守施工现场,优化项目设计,最终保证了项目如期交付。”
“徐工设备,用起来真的巴适!”此次大运会闭幕式场地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的建设,也同样困难重重。他告诉记者,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主舞台设计为双曲抛物面索网结构,这也是该建筑结构在国内的首例应用。独特结构虽严格保证了舞台的质量,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其极为复杂的受力形式。为了托起全世界最大的全景声半露天半室内双面剧场,施工方决定将基础下部16米厚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型,单次浇筑时常达到72小时,浇筑数量达到4029立方米,这不仅刷新了四川省单次混凝土浇筑厚度的记录,并在国内外都极为罕见,“为了完成本次浇筑任务,我们派出了60余台徐工混凝土机械进行浇筑,昼夜不停,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江苏制造“大运号”主题列车搭载全球旅客游川渝
在成渝高铁和成都市域环线中,一列“大运号”成都都市圈旅游主题列车正在搭载世界各地旅客前往目的地。而在这列主题列车上,装配有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企业华启智能研发“PIS系统”。
苏州华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立金介绍,该列车是一款由CRH6A-A型动车组打造的卓越车型,时速达200公里,能胜任城际铁路和同等速度等级的客运专线运营任务。在内核上,其搭载了由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华启智能公司研发的受电弓智能分析系统“PIS”,该系统凭借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了轨道交通行业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局限,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I算法,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技术,构建自学习模型,实现系统图像数据的自主采集、识别和校正。
“借助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该系统能够从大量图像数据和特征参数中构建出独特的应用场景,显著提高系统在不同场景中的自适应能力。”他介绍,通过综合运用3D结构光技术,该系统提高了弓体识别距离和微变形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实现了一种全新的AI识别模式。而对于强逆光、灯光、高架桥等多种复杂干扰因素,该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过滤,实时跟踪和预测全时域场景下的弓体畸变、异物和燃弧等异常状况,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综合研判能力和列车弓网智能化监控水平。
此外,该系统还具备灵活的可扩展性,完全基于统一的标准API接口实现数据无缝对接,支持远程多节点虚拟部署,构建了一套覆盖全网络、多维度、全时域、高可靠的弓网视觉智能识别分析监控体系,引领了国内弓网视觉技术的新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张宣
编辑: 葛灵丹